欢迎访问国家级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招商电话:0839-3501050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发展 规划纲要(2021-2025年)
来源: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时间:2021-12-21 浏览量:22471 分享:




“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广元奋力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关键五年;是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元经开区)成立30周年、升级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的交汇阶段,是全面建成千亿产业园区和产城深度融合现代化城市新区的决胜阶段。全面总结广元经开区“十三五”发展成就,深入分析发展形势,明确“十四五”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全区“十四五”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三五”时期,广元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坚定担当全市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主阵地”历史使命,坚持“23355”发展思路,奋力推进“活力经开区、美丽新三江”建设,团结带领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勠力奋斗,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6亿元,为2015年的1.9倍,年均增速13.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7.4和6.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实现479亿元,较2015年实现总量翻番,年均增速17.2%。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44亿元。规上企业增加值实现108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实现3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3.28亿元。持续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推行“七个一”产业推进机制,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由2015年0.4:79.4:20.2调整为0.3:78.1:21.6。

“十三五”期间,铝产业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四川省五大市州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形成了年产54.5万吨绿色水电铝、年产20万吨再生铝、年产43.1万吨铝精深加工产业规模,培育蜀塔电缆公司成为全市首家境外上市公司,基本形成了“阳极炭素-绿色水电铝-铝精深加工-再生铝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食品饮料产业逐步壮大,全省首个年产20万吨劳特巴赫精酿啤酒项目竣工投产,娃哈哈第二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娃哈哈广元基地成为除杭州总部外全国最大生产基地,成功获批“全省第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加速成形,赤健中药、太星中药等企业完成新版GMP认证,中山大学达安基因、中科佰氏、麦岐康养产业园等企业集聚。电子机械产业快速推进,纳入了成-绵-乐-广-遂电子信息产业带。广运物流、广元保税仓库建成投运,广元动车运用所、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开工建设,川陕甘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川北国际汽车城、万贯五金机电城等项目建成投运,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发展。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合作不断加强,浙广、九广、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合作落实落地,与成都、河南多地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引进中孚铝材、林丰铝电、四川美裕、娃哈哈第二生产基地、龙浩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产城融合持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功获批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园区和四川省第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绿色发展成效突出,被评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四川省首家国家绿色园区。

脱贫攻坚总体任务如期完成,实现5村569户1816人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整体贫困。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全面依法治区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扫黑除恶、禁毒、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实施,城乡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沉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区无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在全市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全面从严治党持续纵深推进,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五年来,广元经开区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坚定当好全市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全面建成千亿级产业园区和产城深度融合城市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1.“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2015年实际

2020年

规划目标

规划年均增速或累计数

2020年

完成情况

年均增速

或累计数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87.5

200

18%

166

13.6%

工业总产值(亿元)

217

600

23%

479

17.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2

3.5

10%

3.3

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1.8

80

5%

118.7

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4293

40935

11%

37431

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525

18549

12%

15258

8%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

4

/

园区面积(平方公里)

/

30

/

16.8

/

固定资产累计投资(亿元)

/

400

/

437


累计到位市外资金(亿元)

/

300

/

457.4


每千人拥有病床位数量

/

5

/

5

/

注:GDP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广元经开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面临的机遇

1.国家战略叠加,带来开放发展新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广元经开区处于系列重大战略的叠加交汇区域,区位交通优势和空间承载优势日益凸显,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更强,将大力促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2.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内需市场新机遇。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新形势下的新战略。西部地区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为广元经开区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3.产业革命推进,带来转型发展新机遇。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涌现,跨界融合、平台化、生态化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5G、量子通信、基因生命工程等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与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国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推动传统主导产业加快改革升级,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启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同时,基于“新基建”的场景应用多元化还将创造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带动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成为新增长点并创造更大空间。

4.创新改革实施,带来创新发展新机遇。“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的深入实施,将大力推进创新资源汇集。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202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四川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赋予经开区更多创新和探索的空间,为经开区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利好政策。市委加快推进三江新区建设,广元经开区是三江新区核心区,将成为全市未来重要的现代城市新样板和产业发展新高地,蕴藏着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重大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1.成渝双核虹吸效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成都、重庆双核独大趋势明显,城市虹吸效应远大于辐射效应,中部塌陷趋势加剧,广元经开区在加快集聚发展要素方面面临新挑战。

2.区域发展同质竞争。除特色铝产业外,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电子机械等重点产业与周边南充、巴中等市州及市内县区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趋同现象,自身发展特色还不突出,导致原料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份额的配置不合理并缺乏效率。在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上,需要更加精细化地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3.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广元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刚刚迈过4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和规模还偏小。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关联度低,结构不合理,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难以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产业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占比不高,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的双重压力。

4.开放程度还不够深。年均到位市外资金不足100亿元,外资实际利用率较低。合作的层次仍然处于国内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阶段,与外向型经济要求相差较远。公用型保税仓、中欧班列广元组货基地、宏天电子产业园等对外贸易进出口基地运行较差,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不足。

5.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经济管理权限下放不够,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较重。管理机构冗杂,与周边行政区之间的事权界限模糊、关系不顺,管理效能较低。财政支持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建设运营模式较为单一,园区建设债务风险较大,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投融资体制机制亟需创新。

6.园区可开发利用面积趋紧。广元经开区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建设,历经两次扩区调整,总面积为111.7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2.5平方公里,剩余可开发利用土地约12.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土地日趋紧张,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扩区势在必行。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跨越发展思路,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奋力打造广元市域发展增长极、工业经济主阵地、城市建设新样板、改革开放新高地,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开放发展引领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广元经开区开好局、起好步。

(二)发展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全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广元经开区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统筹推进产业、企业和园区协调发展,推动经济质量和规模同步迈上新台阶。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建强开放合作平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产业协同协作,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突出主责主业。聚焦发展第一要务,专注发展定力,突出经济建设主责主业,做强工业经济主阵地。统筹社会、生态、文化和安全,统筹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各领域全方位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与全国、省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后五年,全面推进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和产城深度融合现代化城市新区,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确保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250亿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9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实现600亿元。

——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形成铝全产业链集群,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铝基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国家级优质食品饮料产品品牌,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打造川陕甘结合部电子产业基地。建成川陕甘结合部重要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推进建设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商贸物流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快速发展。推进枢纽经济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物资区域性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交易中心。

——城市功能达到新高度。“产城一体、城园融合”战略持续推进,实现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高效融合,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产城深度融合的城市新区基本形成,三江新区核心区功能基本完善。到2025年,新增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6万人。

——创新发展更具新活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创新要素更加集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培育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建设国家级、省级科技孵化器3个以上,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100件以上。不断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力争累计引进到位市外资金850亿元以上。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长10.9%、11.3%左右。就业创业稳步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文化、医疗、社保、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民计民生有效显著改善。

到二〇三五年,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对外开放全面拓展,国际化合作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更加均衡协调,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产业高地和城市新区全面呈现,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专栏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年实际

2025年目标

年均增速或累计数

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亿元、%)

166

250

8.5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元、%)

469712

674315

7.5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444

900

15%

预期性

全社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37

600

6.6%

预期性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5.1

69.5


预期性

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1.6

22

/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1.3%

预期性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3.3

6

>10%

预期性

指    标

2020年实际

2025年目标

年均增速或累计数

属性

“四上”企业数(个)

175

260

8.2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13

28

17%

预期性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1.01

1.5

8.2%

预期性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21.4

32.5

[11.1]

预期性

发明专利申请量(个)

28

100

[72]

预期性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29

11.11

[7.82]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4

78

[0.6]

预期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7%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4

4

/

预期性

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亿元)

457.4

840

13%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846.5

2500

24.2%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7.8

98.3

/

预期性

单位GDP能源能耗降低(%)

/

省定目标

/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省定目标

/

约束性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

约束性

注:1、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按1.5%价格指数测算。2.[ ]内数据为累计数。

四、“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夯实主导产业,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



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力打造有色金属、食品饮料、机械电子、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撑的四大主导产业的工业结构,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形成全市制造业核心增长极。

1.有色金属产业

(1)发展目标

绿色水电铝产能逐步达到75万吨,再生铝产能达到50万吨,阳极炭素产能达到35万吨,铝精深加工能力突破400万吨,适度发展再生铜产业。进一步建强“阳极炭素-绿色水电铝-铝精深加工-铝高端制造-再生铝循环利用”产业链,大力培育高附加值铝基材料产业,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铝基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有色金属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2)发展方向

——阳极碳素。加快推进建成年产35万吨铝用炭材料项目,为绿色水电铝生产企业就近配套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适度扩大阳极碳素产能。

——绿色水电铝。支持林丰铝电、中孚铝材50万吨绿色水电铝项目产能全面释放,实施弘昌晟年产25万吨绿色水电铝技改升级项目,实现年产75万吨绿色水电铝产能规模。

——铝精深加工。支持四川美裕、久达科技、元泰达泡沫铝、蜀塔电缆等铝材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更迭、工艺优化、装备升级力度,培育优势铝加工企业。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和包装铝箔等应用领域,大力引进铝制板带箔、管棒型、锻铸件等高端铝材生产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加快建设国盛环保科技年产20万吨循环铝项目并支持其产能全面释放,新引进发展年产30万吨再生铝产能规模,以及铝用碳素循环产业链和铝灰综合循环利用产业链项目,进一步提升铝产业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建设20万吨再生铜项目。

(3)重点任务

——完善产业链条。集中力量补链强链延链,科学适度发展原铝,扩大原铝产能和产量。加快发展铝精深加工、铝基新材料,突出发展高精尖、高附加值铝材产品,提高精深加工、铝基新材料产值比重,加快实现铝产业结构调整和铝材产品结构升级。加快形成上中下游链式发展和集群效应,确保原铝就地高质量、高附加值转化。

——提升加工能力。围绕铝挤压、铝轧制、铝锻造、铝铸造等4大板块,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延伸铝材加工产业链条,提升铝材加工能力。铝挤压重点布局电工圆铝杆、铝合金电缆、铝合金挤压铸锭、铝挤压建筑型材、工业型材等项目;铝轧制重点招引高精度铝板带箔、铝合金板材和汽车车身薄板等项目,引入易拉罐等铝合金带材项目;铝锻造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领域的锻造铝配件生产项目;铝铸造重点发展铝合金压铸件、汽车零部件压铸件等项目。配套发展铝表面处理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到2025年,力争铝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产值比重提升到50%以上,优势铝精深加工产品吨附加值提升到1.2万元以上。

——扶植重点企业。支持中孚铝材、林丰铝电、国盛环保等一批优势企业,积极争创全省制造业百强企业和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引导蜀塔电缆、元泰达、恒太铝业等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促进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提质升级,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格局。瞄准铝产业全产业链优秀知名企业,大力引进中信戴卡、广东东阳光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百亿级旗舰型企业,带动铝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培育重点产品。围绕普通铝材、高端铝材和特种铝材3大领域,不断提升铝加工技术,提高铝产品品位和质量。普通铝材重点培育高端铝合金家具、建筑用铝、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配套零部件及整车、铝制电力电缆等产品;高端铝材重点培育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电器、高端包装等领域使用的铝制高端终端产品和基础铝材,以及铝制厨具和精密五金件等高附加值铝产品;特种铝材依托广元三线企业优势,加强与中航工业、成飞、西飞等企业合作,重点开发供舰船制造、航空航天等特种领域使用的板材、模锻件、锻环产品。加快发展铝镁合金、铝钛铝合金、铝硅合金等铝基新材料研发制造。

专栏3.铝产业重点支撑项目

弘昌晟技改扩能项目、年产35万吨铝用炭材料生产项目、铝基材料及精密零部件绿色高端制造基地项目、高强高韧新材料及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项目、年产13万吨高精铝板带箔项目、年产15万吨铝型材及高端铝制品加工项目、久达高精铝基材料生产项目二期、空调铝箔、新能源电池铝箔项目、铝合金材料及精深加工项目、航天航空高精度铝板带项目、轨道交通挤压铝型材项目、年产30万吨再生铝项目、2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铜精深加工项目等

2.食品饮料产业

(1)发展目标

依托广元优质水资源,重点做好优质“水文章”,持续巩固食品饮料产业支撑地位,全力融入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创建。大力发展软饮料及饮用水、酒精饮料等产业;利用绿色优质农产品资源,发展休闲食品、肉制品加工等产业,打造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饮料及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到2025年,食品饮料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2)发展方向

——软饮料及饮用水。重点发展功能饮料、杂粮饮料、糙米饮料、发酵饮料等低热量健康营养饮料产品,乳制品、茶饮料、果汁及果饮料、蔬菜汁饮料、植物抽提液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谷物饮料等健康型饮料。

——酒精饮料。重点发展精酿啤酒、中药材养生保健酒以及高营养、高附加值的果酒、露酒等。

——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特种植物油、山珍、茶、核桃、果蔬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食品生产。重点发展焙烤食品、方便食品、调味品、豆制品加工、干果等休闲食品、烘焙食品产业。

——肉制品。重点发展优质分割肉、冷鲜肉和传统特色肉制品,丰富腌腊酱卤肉制品、冷鲜及预调理肉制品、速冻肉制品、冷链配餐肉制品等多样化加工产品。

(3)重点任务

——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优现有的软饮料、精酿啤酒、休闲食品、豆制品等优势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持续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品转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国内食品饮料产业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发展优质保健酒、白酒,果酒等产品,培育水果、畜禽、水产等深加工产品。

——擦亮产业名片。加快推进广元娃哈哈第二基地项目扩建提能,持续巩固广元娃哈哈在娃哈哈集团全国生产基地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做优做精白龙湖小分子苏打水本地品牌,支持打造知名产品品牌。支持劳特巴赫精酿啤酒提升品牌质量“走出去”,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啤酒市场。

——做强龙头企业。支持广元娃哈哈、劳特巴赫等龙头企业丰富新增生产线,研发引入更多新产品,扩大龙头带头效益。支持高金食品扩增鲜销渠道,开发上线肉制品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重点培育金贝儿食品、荣生源食品等一批高成长型企业,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专栏4.食品饮料产业重点项目

广元市食品饮料产业园配套项目、广元娃哈哈第二生产基地(二期)扩建项目、劳特巴赫精酿啤酒生产线项目(二期)扩建项目、白龙湖饮用水及果汁饮品二期项目扩建项目、年产6000吨肉制品加工项目、酸奶及乳酸饮料生产项目、菌类提取物及水果精加工项目、茶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凉茶生产项目、核桃饮品生产项目、特种植物油研制生产项目、烘焙食品加工项目、蓝莓饮品生产项目、卤料调味品项目、桶装水生产项目、休闲食品加工项目等

3.机械电子产业

(1)发展目标

机械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通用航空高端制造、高端铸造锻造制件。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打造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和军工电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服务类终端,培育发展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智能穿戴等高端智能终端,配套发展传感器、触摸屏等关键零部件,延伸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5G通信等核心零部件,建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新高地。到2025年,机械电子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2)发展方向

——通用航空产业。重点发展通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引进通用航空器整机及零部件生产、电子系统部件制造等项目,打造川东北经济区综合性通用航空产业“产教融合”基地。

——终端显示。重点发展手机整机、手机盖板、摄像头等产品。巩固发展电子玻璃盖板、平板电脑显示屏、电子材料、智能终端电路板(PCBA),手机SMT贴片、成品组装及测试等。

——智能设备。重点发展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军民航X波段低空监视系统等系统性民用安防智能设备,以及智能自动化生产设备、高速、精密系列数控车床等高技术设备。

——通信设备。围绕全市现代通信建设需求,突破性发展光通信产品和5G通信产品,推广5G应用。

(3)重点任务

——强化延链补链。提振宏天电子产业园运营效率,促进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推进石龙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引进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企业,完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产业服务支撑,补齐产业配套环节,丰富产品种类,壮大产业链条。

——集群集聚发展。依托长虹工业园,深化与四川长虹集团战略合作,拓展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以家电企业为核心,材料、机械、包装等企业配套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精密雷达、天线、屏蔽罩等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以及数字化、柔性化、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081军工系统为核心,依托成都科研中试基地,聚集全市新材料、电子信息企业,形成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广元龙浩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提升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模。支持长虹电子、081电子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电子电器、电子装备、智能家电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支持盛元智能、昊龙通信、元亨科技等手机终端及配件生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手机整机、平板显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半导体存储器设备、集成电路和其他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引领作用。引进5G通信网络领域设备生产龙头企业,带动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专栏5.机械电子产业重点项目

通用航空装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手机整机及零配件加工生产项目、LCM和平板电脑整机生产项目、电子施封锁及监测设备研发项目、智能终端电路板(PCBA)及整机生产项目、电容触摸屏生产项目、半导体内存条生产项目、显示屏生产项目、智能通信半导体研发制造项目、智能终端产品生产项目、教育电子设备生产项目、汽车电子设备生产项目、消防安全设备项目、物联网传感器生产项目

4.生物医药产业

(1)发展目标

依托秦巴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以国药集团、亿明药业为龙头,培育发展以现代中药和中药大健康产品为主,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和医药衍生品为特色的产业体系。优化壮大医药贸易、物流产业,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打造道地中药材北向出川重要物流基地,构建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体系,建成川陕甘结合部重要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医药产业示范园区。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2)发展方向

——道地药材。重点发展天麻、五味子、前胡、僵蚕等广元特色中药饮片,支持清脑复神液、小儿解表口服液等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突破性发展天麻冻干片、天麻粉、五味子鲜液、五味子膏、僵蚕粉、灵芝粉、灵芝孢子粉、百合粉等破壁饮片和直接口服饮片;积极发展柴胡、淫羊藿、前胡、银杏和灵芝等中药提取物。

——医疗器械。重点发展高分子医疗器械,大力发展诊断试剂、高端新型医疗设备、健康养生医疗器械、医用生物材料和医用耗材产品。

——医药衍生品。依托广元建设中国生态康养名市契机,挖掘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创新开发药膳、药酒、药茶、功能食品和日化品等系列医药衍生品,促进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3)重点任务

——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自身培育、招大引强、技术引进等方式,积极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依托广元杜仲、柴胡、天麻、五味子、川明参、灵芝、茯苓、银杏、山葵等道地药材优势资源,做强做精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引进高端新型医疗设备、诊断试剂、医用生物材料高端耗材产品生产项目,合作开发保健系列医药衍生品,不断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条。

——支持企业壮大。支持新中方医药集团解困,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市场渠道。支持众愿医疗、镇坤生物科技等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提升医疗器械、医疗卫生材料及医疗辅助用品等医用防护产品供给能力。支持国药集团四川省川北医疗器械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加快建设医疗器械加工、包装、物流等项目,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持广元药投公司做强中药材加工、中药成分提取等生产项目,争取建成川东北地区中药材精深加工示范企业。

——发展食药同源。依托广元建设中国生态康养名市契机,挖掘广元丰富的食药同源资源,开发高附加值食疗养生创新产品,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与全市“绿色生态、康养旅游”深度融合

专栏6.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

新草方现代中药生产项目、好医生中药大健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医疗器械及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天麻保健品生产基地项目、岷江源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医疗器械及化妆品生产项目、医用耗材生产项目、干细胞生产项目、医药中间体生产项目、生物制剂研发生产项目、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多种维生素蛋白粉生产项目、化妆品生产项目、医疗保健食品生产加工项目、药食同源研究院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志鸿医药产业园项目、中药材加工产业园项目、柴胡产业化项目、麝香酮加工项目等

(二)推动两业融合,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

建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建设高端商贸产业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融合共生”的产业体系。

1.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积极构建大物流产业新格局,高效连接蓉欧、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参与广元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推进广元铁路物流港和广元航空物流园建设,建成广元动车运用所、广元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中欧班列广元组货基地、广运现代物流园等重点项目。依托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集聚构建川陕甘结合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大力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园区,建设大型智慧综合物流园,发展电商物流,打造区域级物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交易中心。积极构建新的大物流产业格局,形成节点层次清晰、网络结构合理、通道能力充分、无缝衔接联通的现代综合物流通道运输体系。推进多式联运集群发展,加快打造川东北地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先行示范基地。

——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积极参与做好广元次级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广元动车运用所、广元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广元航空物流园、铁路综合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建设区域分拨中心、进出口商品加工贸易基地,建成连接蓉欧、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一带一路”货物国际化物流园区。推进公路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临港物流特色产业园和航空物流集散园区等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建成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物流中心集散地。

——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加强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培育城乡配送、农产品冷链、多式联运服务企业和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围绕铝产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引进一批关联度高、配套性强的物流企业,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在广元经开区设立区域总部。支持货运企业向第四方物流转型升级,优化整合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管理与技术服务。依托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打造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实现全省服务业100强企业零的突破,基本建成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打造智能化物流平台。支持广运现代物流园牵头打造智能综合物流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要素,建立完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重点建设以电子身份认证、条形码技术、电子支付和电子数据交换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强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物流信息规范化管理,推动全区物流业向智慧化、高层次发展。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

——健全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推进简政放权,支持兼并重组,健全土地、投融资、税收等扶持政策,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改进物流配送车辆城市通行管理,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加快形成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

2.商贸服务业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全面提升农副产品、汽车、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中心城区为载体,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对城区零售商业结构、设施和功能的调整,引导传统商贸业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路子,加快构筑现代商贸网络体系,做大做强现代商贸服务业。

——提升专业市场水平。将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建成集农产品仓储,分装初加工、冷链运输、包装、储存、检疫等功能一体的辐射川陕甘区域的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建设三江新区粮油应急分拨中心项目;壮大广元川北国际汽车城,引进汽车贸易行业龙头企业,建成川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专业市场;依托国际商贸城、万贯五金机电城,培育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建材装饰材料市场、五金工具市场、物资调剂市场等,建成川陕甘结合部规模最大的五金机电贸易专业市场,构建“以贸促产、以产兴贸”的良性互动格局。

——培育城乡消费新场景。坚持“促进新消费,畅通双循环”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完善国际商贸城、龙潭里商圈功能,在下西园区规划建设数字商业街区,新建综合性商业中心,大力培育新的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新模式,提升城区消费体验、能力和水平。构建便捷村镇的零售网络,以市“万村千乡放心店”工程建设为契机,引导连锁经营企业在乡镇、社区、农村开设便民连锁经营网点,通过直营、加盟等方式,改造现有的乡村超市和代销店,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村消费安全,提升农村消费水平。

——优化商贸配套服务。加快农副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构建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和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优化城区商贸配套服务,加快建设每日国际大酒店,提升国际商贸城服务能力,引入优势企业新建商贸综合体项目。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和新兴服务方式,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先进、交易方便、卫生安全的商贸网络。

3.数字经济产业

抢抓四川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系统布局5G、大数据中心、数字金融、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川北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推动数据中心向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国产化发展,提升数据承载能力。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政府、信息惠民、智慧社会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积极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节点,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加快数字产业发展,谋划实施一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字制造项目。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推进5G基站建设,实现城乡人口聚集区和重点工业园区、企业等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为基于5G的信息化应用提供可靠网络支撑,加快推动5G网络商用步伐。科学配置充电桩,到2025年累计建设各类充电桩1000个以上,重点街道、乡镇和园区实现全覆盖。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领域,结合现有发展基础和产业需求,积极谋划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并推动实施。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搭建广元经开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京东数字科技智慧园区建设,实现园区、企业和项目的智慧化管理。支持铝产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围绕生产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产品溯源等领域引导建成一批信息应用系统,形成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典型应用。实施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大力培育制造业发展 “双创”示范基地。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重点培育数字物流、数字康养等领域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大力培育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线下线上结合的跨界业务融合模式,实现智慧服务新场景应用。

——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巩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建设广元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电等产业,谋划承接一批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字制造项目。实施5G在车联网、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领域示范工程。全面落实“互联网+”战略,提升数字产业规模和延伸数字产业链,构建产业跨界融合、业态创新活跃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推动网络运营、电子信息制造、信息服务、安全保障等产业链环节协同发展,构建产业链条完善、信息服务丰富的数字产业支撑体系。

——推进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建设城市数字化大脑运营中心,构建城市智脑体系,增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子证照等共性服务。建立城市交通、应急指挥、产业经济运行、民生保障等多个城市级智慧中枢,建设智慧政府的综合监控、展示、指挥、决策实体中心。升级改造政务网络设施,建设完善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推进电子文件规范应用,建立政事企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协同办公一体融合。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以及政府和社会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政务能力和治理水平。聚焦数字“惠民”,建立健全适应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打造数字生活应用场景,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便捷化。加快公共交通、养老、托育、水电气通信等便民服务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乡村电信普遍服务和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提升城乡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4.文旅康养业

全面贯彻“文旅融合、工旅融合”发展理念,重点推进嘉陵江和白龙江沿线水上旅游带开发,推进坪雾坝、摆宴坝生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发展栖凤湖滨水休闲产业,积极推进塔山湾半岛国际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建设国际级旅游度假示范项目。依托劳特巴赫精酿啤酒、龙浩通用航空产业园等项目,规划建设中德·啤酒文化产业园,开发低空飞行体验项目,建设一批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和教育科普于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厚植工业文化。

专栏8.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现代物流业:广元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项目、中欧班列广元组货基地项目、广元铁路物流港项目、广元航空物流园项目、现代智慧物流园项目

商贸服务业:万贯五金机电城三期项目、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电商孵化园项目、园区综合性生活配套服务中心项目、产业创新中心及国家级科技孵化园建设项目、广元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物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

数字经济产业:川北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广元市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数字政务体系建设项目

文旅康养业:栖凤湖水上游乐及配套服务项目、中德·啤酒文化产业园项目、大昌沟康养旅游区建设项目、皂角溪生态农旅康养观光园项目、坪雾生态农业观光建设项目、皇泽天曌生态康养项目、四角嘴农旅产业观光园项目、花千谷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三)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1.科学布局产业空间。坚持产城融合和功能互补原则,按照“五大园区”布局思路,进一步优化产城功能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园区产出率。

(1)下西现代产城融合园区

主要包括下西坝、王家营、塔山湾、高铁快运物流园等园区,建设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产城融合园区。加快推进下西组团“优二进三”战略,引领下西坝、王家营、塔山湾3个生产服务型园区向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金融商贸、文旅康养和高端居住集聚的现代城市转型,推进下西组团全域城市化。充分利用下西温泉资源和嘉陵江水资源,整体规划、高端打造现代化城市功能区。沿滨江大道推进发展“楼宇经济”,构建“企业总部”办公集聚圈和现代金融街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塔山湾特色康养旅游区项目,打造国际化休闲娱乐项目。规划打造王家营温泉城等重点项目。推进广元货运南站搬迁规划,加快引导辖区工业企业、汽车贸易等企业梯次退出,大力配套高端教育、高端医疗、现代商业等产业,高标准建设集行政、经济、商贸服务为一体的广元城市建设新样板、新名片。高铁快运物流园主要围绕结合广元铁路港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智慧物流、保税加工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两业融合”示范区。

(2)袁家坝有色金属产业园区

主要包括袁家坝园区(A区)、石盘园区(B区)、先锋园区(C区)。袁家坝园区,重点发展绿色水电铝、再生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铝用炭材料,适度发展新材料、电子机械等产业。石盘园区,重点发展铝精深加工、铝基新材料及其配套产业。先锋园区,重点发展绿色再生铝、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等产业。

(3)秦巴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主要为盘龙医药园及周边拓展区域,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产业,适度发展食品饮料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4)盘龙空港产业园区

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园区及深沟等拓展区域,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临空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通用航空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

(5)石龙产业园区

主要包括石龙工业园及坪雾片区、摆宴片区。石龙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适度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坪雾片区重点发展康养产业,配套建设学校、医院、高端住宅等城市化项目;摆宴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

2.着力提升园区品质。按照“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思路,合理调整园区功能布局,着力推进产与城的并进、园与城的融合,积极拓展园区人居和公共服务等建设空间,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区域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实施精品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整治街道立面景观,强化市政设施配套,丰富花卉绿地层次,提高街道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加快推进园区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新增体育、卫生、文化等便民服务设施,强化园区公共交通服务,改善园区生活生产条件。积极引入特色商业、休闲、文化体验与展示、演艺娱乐等业态,建成慢生活文化体验、多元化商贸美食、地方民俗展示等特色街区,“吃、住、行、购、娱、银、医、教、保”等便民生活保障服务大幅提升。

(四)优化基础建设,统筹推进一体化发展

以整体优化和协调融合为导向,以交通、能源、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智慧园区能力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增强园区竞争力和吸引力。

1.提升基础设施能级。加强外部交通互联互通建设,推进盘龙机场改扩建,加快广元南站整体迁建,科学规划铝产业园区货运铁路专线。贯通滨江北路与滨江西路,加快建成嘉陵江摆宴大桥、箭龙大道、宝轮环线、西二环延伸段(经开区段)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箭龙大桥、袁新大桥等项目,完善园区进出大通道建设。推进石盘工业园、先锋产业园、协和工业园、深沟工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园区面积5000亩以上。加快推进空港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污水管网、第二污水厂配套管网全面建成投运。推进电网供电能力提升,规划建设天然气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推动建设220KV盘龙开关站项目,谋划建设铝产业园500KV变电站。

2.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实施通信网络设施规模化组网工程,全域部署建设5G网络,积极推进“微基站+智慧杆塔”“5G+WiFi”等新型网络部署方式,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工业设备联网上云,加速推进广元中孚“5G+互联网”、广运现代物流电商大楼等重点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建设物联网,加快广元·川陕甘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智慧物流配送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信息技术设施创新发展工程,统筹布局建设数据中心,重点推动川北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人工智能,重点推动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物流仓储、数字版权、农产品溯源等领域创新应用。建设现代智慧工业园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数字普惠服务能力。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城镇社区智慧场景,打造现代智慧城市。

3.提速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大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落实城镇化“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原有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城镇化率。突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不断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下西棚户区、铁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实施白龙坪雾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盘龙陵江棚户区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优化城市环境面貌。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防治城市内涝;强化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方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农村“三网”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推进绿色城镇、宜居城镇和文化城镇建设。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实现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依托良好山水格局和城区毗邻优势,沿南山打造塔山湾明代宝塔佛教文化区、栖凤湖水上旅游区、摆宴坝商代文化产业园等乡村文化旅游带;打造坪雾、四角嘴、花千谷等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精品项目,建设都市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依托民政等支撑,建设石龙村全市扶贫移民产业精品示范园区。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盘龙医药产业园、川陕甘农产品交易中心等载体,就近发展秦巴山区特色中药材和农副产品种植产业,多渠道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双车道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美丽乡村道路150公里以上,新改建千人以下供水站24座。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深入实施村容村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45处,整理石龙肖家沟等农村黑臭水体15条,保护水源地5处,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大院、文明家庭创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乡村基层治理示范村”创建活动,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

专栏9.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交通及路网建设:广元盘龙机场改扩建项目、火车南站迁建工程项目、铝产业铁路专用线项目、下西三号桥至澳援桥道路项目、箭龙大道项目、宝轮环线(开发区段)项目、下西路网工程项目、西二环延伸段(经开区段)项目、箭龙大桥项目、袁新大桥项目等

园区建设:铝产业园配套电力线路建设项目、盘龙220千伏输变电建设工程项目、石盘工业园创新综合中心项目、盘龙产城融合新城镇建设项目、空港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电子信息产业(白龙)孵化园项目、先锋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盘龙空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塔山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元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元铁路港产业园项目、油气电综合能源站项目等

新型城镇化建设:下西优二进三项目、驰天万象国际项目、阳光印江山项目、阳光御府项目、邦泰·花园城项目、滨江一号西侧安置点开发项目、广元市白龙坪雾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塔山湾特色康养旅游区项目、中德·啤酒文化产业园项目、下西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王家营温泉城项目、盘龙陵江棚户区改造项目、南陵片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铁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等


(五)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引领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充分激发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的双创活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形成区域性领军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共同推动的双创企业支撑体系,全面推进四川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1.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设立科学技术局,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搭建资本与技术、金融与科技对接交流平台,开展创业投资、银行信贷、科技保险等一站式服务。围绕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科技转化合作等方面出台系列鼓励支持政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开展“创业沙龙、青年大讲坛、双创进企业”等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

2.打造创新平台载体。瞄准国省、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规划布局一批国内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建立主导产业区域级技术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铝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四川省铝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铝及铝制品质量检测检验平台、省级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平台。着力构建“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创新孵化体系,推动盘龙医药园标准化厂房、石龙工业园标准化厂房等孵化基地建设。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中小企业孵化器和孵化基地2个以上。创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各类创业服务载体。

3.支持创新主体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工程,培育“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坚持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路径,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成长性好、支撑作用强的创新创业主体。支持广元中孚、元泰达、广元娃哈哈、劳特巴赫、国药集团、长虹等骨干企业,争创并培育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创新平台。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完善研发团队,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研发创新能力。与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创新合作,引进一批院士、教授等专家团队,支持科技领军人员带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团队开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

4.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在学术研讨、产业发展、技术咨询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支持企业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园区和企业。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主动融入成德绵高技术转化产业经济圈,积极争取国、省高技术转化应用产业发展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建设成-德-绵高技术转化产业核心区的延伸发展区,打造成都—广元—西安高技术转化产业带。深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支持铝产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龙头企业申报承担或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项目,加大R&D投入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六)全面开放合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立足区位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速融入国内、国际产业分工,打造全面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1.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投资合作,深度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加快建设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的对外开放示范园区。大力培育引进外向型企业,开展“万企出国门”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国际检验检测、境外注册商标等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全员招商力度,创新产业招商模式,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特色产品的产业链延伸整合,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企招商,策划引进一批投资大、附加值高、带动力强、见效快的项目,打造广元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参加对外开放重大活动,开展海外投资说明、产品推介活动,主动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要国际国内经贸活动,不断提升对外知名度。

2.建设成渝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抓好产业承接、创新链接、开发对接,进一步强化与成渝地区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领域产业协作,探索总部研发在成渝,生产配套基地在广元的协同发展模式,加快打造成渝地区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强化与重庆西彭工业园、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战略合作,建设成渝地区重要的工业产品供应基地。探索“一区多园”的飞地园区发展模式,与成都、重庆等重点园区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建立跨区域利益共享、利益分配、利益补偿机制。推进劳特巴赫精酿啤酒、金贝儿烘焙食品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扩大在成渝地区市场份额,建设成渝地区优质特色产品供应基地。

3.建设区域协作发展示范区。认真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落实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加强与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发展,促进重大产业布局对接、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全力打造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围绕沿线重点城市,加大产业协作、设施互联和商贸往来,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协同发展,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北部湾、环渤海等地区交流合作,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资源和人才,激发本地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参与大蜀道经济带、广巴达万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化落实浙广合作、九广合作等战略。

4.打造国际化产业合作平台。加快各类开放载体建设,构筑多层次高效开放平台。建设开放型产业园区,提升国家级开发区开放功能,强化中俄铝基材料制造合作,推进中俄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和商品集散基地,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优势工业品出口基地。加快国际进出口岸建设,争取设立铁路、机场口岸及广元保税物流中心(B型),探索开展自由贸易区改革试点,积极申报创建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借助“蓉欧班列、综合保税仓、国际商品直采中心”等国际进出口商贸通道和平台,探索建设广元铁路港经济区,全面对接国际环境,提升外资外贸合作水平。

(七)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1.深化行政管理机制改革。积极申报广元经开区升级副厅级机构,设置副县级铝产业管理机构。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框架,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建立“小机构、大服务”工作机制,构建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突出经济建设主责主业,做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大板块队伍力量,试行社会事务集中管理服务。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修订完善目标绩效、督查问责等制度。创新推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全员聘任制改革,打造人才特区。

2.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建立开展对园区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制度。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健全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健全区域性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体制机制,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市场监管等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突出分类指导,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培养壮大园投公司等国有企业,打造AA+信用平台。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类政策,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着力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投融资体系改革,完善“政银企”融资合作机制,提升融资能力。

3.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窗通办”平台服务功能,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全过程电子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中介服务“网上超市”。推行风险提示、首违不罚、行政建议等包容审慎监管措施,规范涉企检查、参观考察。探索产业项目审批新模式,促进行政审批大提速。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改革,持续加强诚信政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

(八)坚持生态优先,高效推进绿色发展

坚定贯彻“两山”理论,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推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打造绿色发展新路径。

1.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严格落实“三线一单”,落实河湖长制度,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严格保护嘉陵江、白龙江经开区段生态环境。统筹推进系统治理,提升打造嘉陵江沿线生态湿地廊道。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城乡生活环境。集中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大幅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以改水、改厕、改路为重点,大力整治农村污水、垃圾处理,优化镇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2.强化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完成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按时通过验收。建设先锋循环经济产业园,科学发展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实施产业链循环发展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

3.强化资源节约利用。坚持以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主动控制碳排放,拓展碳中和多元化渠道。严格实施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建立企业能耗统计制度,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建设标准化厂房,推进旧厂房改造和闲置废弃厂房再开发,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专栏10.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

广元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项目、扬尘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项目、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治理项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嘉陵江(广元经开区段)流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综合整治项目、大气污染智能视频监控设施建设项目、嘉陵江、白龙江岸线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嘉陵江先锋段堤防工程项目、嘉陵江摆宴段堤防工程项目、广元城西片区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

(九)强化社会保障,大力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升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扩大和丰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扩大就业容量,多形式带动青年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多渠道就业。加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努力扩大就业能力,确保有劳动力能力居民就业率达95%以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0人/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时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保障体系。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区域卫生服务体系,迁建盘龙卫生院,提升下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村卫生室服务水平。确保全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12张、医生10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优化布局学前教育,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引进社会资本兴办高端教育。扩建下西小学、梁安琪小学,推进冒包梁安置小区幼儿园建设,学前三年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7%、100%和97%。探索与市内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广元市工业培训学院,提升园区工人职业技能。加强住房保障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稳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盘活各类文化体育资源,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建设一批中小型文化场所和体育场所、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和“十分钟健身圈”。持续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加强市民文明行为管理教育,提高城乡整体文明程度。

3.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着力建设诚信经开区。稳妥推进街道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理顺区级与街道社区职能权责边界,提高便民服务中心及工作站服务能力,推动为民服务项目下沉。加快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对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培育和监管,保证投资服务、人才招聘、劳动就业、财会、法律、社会保障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智慧社区网站建设,实行“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形成信息多流动、居民少跑动、线上多互动、线下多联动社区服务新格局。推进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大力推进“一村一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深化“平安经开区”建设,建设完善“雪亮工程”和“天网工程”等治安防控平台,推广使用“慧眼”工程,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专栏11. 社会民生建设重点项目

医疗事业建设: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综合楼项目、盘龙卫生院迁建项目等

教育事业建设:下西产业园幼儿园建设项目、下西产业园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广元市坪雾高中建设项目等

民生事业建设:广元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农村道路建设项目、人畜安全饮水及供水站提升建设项目、农村“三网”改造项目、南山园林式生态公墓陵园项目等

文化事业建设:经开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项目等

(十)推进法治建设,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深入推进“法治经开区”创建,探索建立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文明有序的发展环境。

1.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法定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形式载体开展好“八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积极开展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加快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村级建制调整“后半篇”文章,新建完成11个村级主阵地建设,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强化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提高民主参与积极性。

2.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建立健全金融安全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有效提升风险预警监测和防范能力。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提前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加强网络舆论宣传和互联网管理工作,强化网络虚拟社会治理,提升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深入推进网络问政,拓宽社情民意表态渠道。推进区、镇(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和运行使用,有效防范和化解融资债务、劳资纠纷、征地拆迁、建设领域、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做好稳预期、稳思想、稳人心的工作。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严防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事件发生。

3.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升级,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监管。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对辖区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资源整合,夯实应急基础,加强民众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充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防灾减灾中运用。加强防汛抗旱、防震减灾、地灾防治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推进森林防灭火应急通道、防洪度汛应急能力等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做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提升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全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储备体系和采购供应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严格执行食品和药品质量安全标准及技术规范,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五、保障措施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决保证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在经开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群众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深化常态化政治性警示教育,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大力惩治腐败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以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为抓手,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开放合作、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管长远、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力争进入省级、国家级盘子。围绕新建、续建、竣工、储备等关键环节,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建立健全区领导+责任部门的项目挂联机制,全面落实项目促建“七个一”服务机制,完善项目服务保障。切实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投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和创新创业的活力。制定完善新的投资政策,确立更加鲜明的投资导向,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

3.加强规划执行管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要求,认真编制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做好规划间有效衔接,确保时序安排和空间配置协调有序,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完善规划推进机制,细化规划纲要年度计划,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以实施项目带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促进要素集聚、服务提升、作风改进、工作落实。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监督,将约束性指标和各项任务分解到年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分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确保“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区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千亿级产业园区和产城深度融合现代化城市新区新胜利!





六、附图附表



关联链接:《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图解》


主办单位: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办事地点:四川省广元市经开区下西明德路5号

联系电话:0839-3503396 传真:0839-3507176  邮编:628000